混凝土-钢界面对 P 波的反射不同于发生在混凝土-空气界面或沥青-混凝土界面的情况,因为钢的声阻抗比混凝土高,因此界面的反射波不象声阻抗较小的界面的反射波改变的信号大(即从横波变为纵波, 或相反),由此,造成表面振动的 P 波的周期是公式(1)所给出的周期的 2 倍,因此,在计算配筋深度Ts 时,公式Ts = Cp/2f中的系数2应被4代替,即Ts = Cp/4f。这一公式用于计算大直径的配筋深度时比较准确。但对于直径较小的配筋,测得的深度值比实际深度略小,这是由于波受小直径配筋反射的物理 特性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配筋内部的反射波对表面的振动有显著影响。顶层配筋和配筋内部的反射 波相互叠加导致了多个频率峰值,并且其所处频率值比顶层配筋反射波的频率略高。
利用公式Ts = Cp/4f计算的配筋深度的精确度与配筋的直径和深度有关。下表为一系列典型尺寸和深度的配筋的实际深度与利用公式计算的深度的差异(注意配筋的反射波往往造成多个频率峰值的存在,观测到的频率是所有所观测到的频率中最低的)。观测到的频率与计算出的频率的比值,列在表的右边一列,这一比例ς称为钢筋深度频率系数。如果配筋的深度已知,则关系式为f第一次观测值 = Cpς/4T第一次。
这些结果摘自 Mr. Cheng 和 Sansalone 写的题为“钢筋和钢筋周围的裂缝对冲击-回波信号的影响”一书。
冲击-回波检测可用于确定靠近测试表面的钢筋的位置。但这通常并不是对冲击-回波方法有效的应用,因为确定混凝土中配筋的位置有更快捷更简易的方法。然而由于配筋的存在会影响冲击-回波检测的 结果,因而辨认配筋产生的信号很重要。如果在测试前配筋的大致位置已知,那么由其产生的频率峰值可被辨认出来,并可与缺陷造成的峰值区别开来。或者可以采用加长冲击时间的办法以减少所产生的波 的频率。这样在混凝土-钢筋界面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反射,这当然也使可看到的缺陷的尺寸受限,即只有大于配筋直径的缺陷才可被发现。
由于混凝土易使较高频率的波变弱,因此存在这样一个深度,即对于一给定直径的配筋来讲,其所 处位置低于此深度时将无法用冲击-回波方法检测出来,不管所用的冲击时间有多短。这一深度限制取决于使混凝土产生差异的所有因素,如骨料相对于水泥粘结剂的声阻抗、骨料尺寸、空气孔洞的尺寸及数量等。
钢筋深度 |
钢筋直径 |
频率因子 |
(mm) |
(mm) |
ς |
40 |
19 |
1.23 |
22 |
1.21 |
25 |
1.11 |
38 |
0.98 |
64.5 |
19 |
1.24 |
22 |
1.18 |
25 |
1.15 |
38 |
1.11 |
45 |
1.05 |
90 |
25 |
1.32 |
38 |
1.23 |
45 |
1.01 |
钢筋深度频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