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学院科研团队在岩土工程领域权威期刊《Acta Geotechnica》(中科院一区,IF=5.6)发表了题为“Influence of loading conditions on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lunar regolith simulant WHU-1 based on Chang’e-5 returned samples”(基于嫦娥五号返回样本的月壤模拟物WHU-1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研究)的论文,总结了课题组关于嫦娥五号返回样品模拟物力学性质研究的最新进展。
https://doi.org/10.1007/s11440-025-02553-7
*论文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方所有,本文仅为学术交流。
以下是对这项成果的简要介绍:
论文概述
研究背景
月球的极端环境(地表重力1.6 m/s²,真空度10⁻⁹ Pa)对工程力学提出了特殊挑战,传统地球岩土力学理论因重力场差异和大气压干扰无法直接应用。嫦娥五号任务仅取回1731克月壤样本,样本稀缺性进一步制约了研究进展。为突破这一限制,研究团队基于嫦娥五号月壤的粒度特征,开发了WHU-1高保真月壤模拟物,其粒径中值(D50)仅为30.96微米,颗粒棱角分明,矿物组分与真实月壤高度一致,并具备更优的连续级配。该模拟物为系统开展月壤力学试验奠定了材料基础。
试验方法概述
研究通过反压控制剪切试验系统,对WHU-1月壤模拟物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和直剪试验。三轴压缩试验在不同环境压力下,分别以水和空气作为围压介质进行加载;直剪试验则提供了与三轴试验不同的侧向约束条件。通过这些试验,研究团队分析了围压介质、侧向约束条件和环境压力等关键因素对WHU-1力学行为的影响。
试验结论
(1)三轴试验结果:在反压控制的三轴试验中,水压荷载在弱侧向约束下会产生显著的压差,导致黏聚力被低估,内摩擦角被高估。径向应力和环境压力显著影响颗粒间相互作用,形成多种剪切带,决定不同的破坏模式。降低环境压力会使剪切强度关系从线性变为二次函数,强调了在真空条件下进一步实验的必要性。
(2)直剪试验结果:直剪试验中,剪切力集中在单个平面上,导致强度响应随荷载增加呈非线性。相比之下,三轴试验提供均匀约束,在高应力下能获得更稳定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值。这些结果强调了根据具体应力条件选择合适测试方法的重要性。
(3)WHU-1模拟物特性:WHU-1模拟物表现出更高的黏聚力,归因于其更细的粒径分布和更广泛的颗粒级配。这表明嫦娥五号月壤可能比阿波罗样品具有更高的内摩擦角和更强的黏聚力。
试验设备
试验使用GDS动态反压直剪仪DYNBPS和科研级动三轴试验系统DYNTTS,以及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专用设备。
论文图表一览
*图表版权归论文原作者和出版方所有,本文仅为学术交流。
更多信息请点击这里查看。